»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百家争鸣区 -> 中医传承论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中医传承论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雍乾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61
: 23
经方币: 223 元
: 0
好评度: 16 点
注册时间:2005-01-04
最后登录:2007-05-1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中医传承论

中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他传承了几千年,生生不息,这是我们所共知的。但是在今天,他的前景深为识者所担心。表面上有“中医院校林林总总,如日中天,中医后继有人,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语是某国家级名老中医曾经勉励我的话)”之势,其实在实际中是如此么?恐怕不用我说,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吧!现在临床上还能看到几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尤其是省市一级的,设备齐全而又先进的大型中医院。在中西药品丰富,物质欲望诱惑的大染房中,能够走出自己的路的,恐怕全国也不过二三吧?!当然中医学院或者中医研究所还能找出几位遗老遗少,在那里做着邯郸学步般的研究,但长期脱离临床或很少临床,有时难免过于学究和教条。任何学术的理论与实践都应该是相得益彰的。医学更是如此,中医学更应如此。可不管怎么说,他们对中医的传承总算是有些作用,即便有时只是照书说书。但还是因该向他们致以同志般的敬礼!
纵观黄元御、徐灵胎、陈修园等的立意不可不谓高远,立论不可不谓精辟。虽有几分苛刻,但他们看透了中医学术的底板,权衡古今、剖析利弊,应该说是中医薪火传承的代表。他们传承的是什么?他们的学说并不是至善至美,但为什么仍这样称赞他们?原因就是他们传承的是中医的根本,是无论任何年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术流派都应该共同遵守的原则。徐、喻、陈、黄在中医历史发展的角度,虽然也不过是个小人物,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或值得我们崇敬的共同点,也就是他们无不娴熟四大经典和各科名著。所以说在任何时代要想做个好的中医或医家都必须遵循此道,而且要倡扬此道,传承此道,而非传承什么各自的经验,因为个人的经验毕竟是局限的,主观的。
昔先圣立法而垂后世,撰《本经》《内经》,为万世不二法门。后贤明哲代有继者,钩沉提要,倡扬大道。卢医作《难经》,曲尽经旨,切脉独取寸口,开灵巧之方便门;玄晏作《甲乙》,描绘经络,以《素问》、《九针》、《明堂》为本,“删其浮词,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仲圣“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作《伤寒杂病论》,“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示方药组合之神奇;天医增广前贤所未备,倡卫气营血,作《温热论》,立法精细,示人规矩,且详于舌诊。以上诸贤皆能祖述神农、轩辕二圣,开神奇灵巧方便之门,既不泥古而又不离古。洋洋洒洒,各具千秋。而无一处有个人之成见在其中。此之谓大道者也。即应当代代传承,以此为根本者也。所谓“水无源不活,木无本则亡”。故后世有“八大经典”之美誉也。所以有人说,唐宋以后中医无道,此说的无“道”,就是说道多反晦,转生障碍。其实晋唐时代可以说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分水岭,其中有许多上古遗存医籍都是在这一时代整理、编撰的。其中代表者如《伤寒论》、《诸病原候论》、《葛洪备急方》、《小品方》皆属此类。但其发展痕迹从书名来看已经渐露“重术轻道”之端倪。盛唐虽然号称明医辈出,但仍然有意无意的促使了这个趋势的发展。所以说即便如《千金》《外台》之宏博超古,也不过是编辑而已,当指摘其为“重术轻道”之代表。其后如《圣济》、《局方》、《医统》、《普济》则更不必说了。但即便如此,如能够潜心去细阅鸿章,个中古意仍存,其道可谓隐隐。而后世智者如杨上善、王叔和、程敬通、程云来之流,竭一生之才识,去其狂妄(狂妄是做学问最要不得的)、参往酌今(明辨是学问家必须具备的)、弘扬古意(重视源流走向,才能根深叶茂)、承上启下(学问家所肩负的责任),整理校正了《太素》《伤寒》、《外台》、《圣济》等书,使后人学有所从,其功不可不谓高,其德不可不谓厚。可并没有主观的去宣扬自己美其名曰某张“经验方”。而从当前中医的发展现状来看,其道恰恰相反。当前一个重要现象,就是现在轻道重术,或者说有术无道。记得前贤丁甘仁曾说:“道无术不行”,此说当分两边看,只是言“术”不过是“道”的载体,并未叫人舍道从术。
一个学科,一种学术,如果只有术,而没有了道,那它的生命也即将终止,或者只能散落民间。我们随便逛逛书店,上一下网络,能看到什么?什么什么《••••••经验集》、《••••••秘方大全》、《名老中医••••••》、《方药••••••》等等,多的不得了。而信手翻翻,其中有真知灼见者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能够符合“大道”,而有传承下去之必要者更是凤毛麟角。这么多的垃圾,即使再来一次焚书坑儒,也难以得到净化,更为重要的是让我们这些后生如何去分辨取舍,更不要说去吸取“各家之长”,拨云见月,直承前哲。即便有些“名老”有感于斯,倡导“名中医计划”,但限于时势,难矣!难矣!所以说中医现在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担忧的。这里引用吴鞠通这个“小人物”在《温病条编》例言中的一句话,与同道共勉之。
曰:“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是书有鉴于唐宋以来,人自为规,而不合乎大中至正之规,以至后学宗张着非刘,宗朱着非李,未识医道之全体,故远追《玉函经》,补前人之未备,尤必详立规矩,使学者有阶可升,至神明变化出乎规矩之外,而仍不离乎规矩之中,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所望于后之达士贤人,补其不逮,诚不敢自谓尽善又尽美也”。

[楼 主] | Posted: 2007-03-19 15:41 顶端
思玥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
发帖: 94
: 77
经方币: 628 元
: 0
好评度: 71 点
注册时间:2005-11-01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我的家乡被称为恐龙之乡,有大量的恐龙蛋出土。恐龙,曾经是这个蔚蓝的星球上,最雄伟最霸道罪强健最智慧的生物,他们占据了陆地、天空和海洋,他们是地球的霸主。但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恐龙灭绝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发现,在白垩纪晚期,恐龙大规模患病。从现在发掘到当时留存的恐龙蛋化石来看,他们似乎都患一种莫名其妙的致命的疾病:一窝蛋,百分之九十五都不能孵化出小恐龙,臭在那里,烂在那里!任何人都计算得出来,一个物种,以这样的速度递减下去,他们的命运注定悲惨。恐龙灭绝的命运是否会在中医学的发展历程中重现?二者何其相似,每每想起,都得不寒而栗……

[1 楼] | Posted: 2007-03-20 10:29 顶端
woyunzhai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一段
精华: 0
发帖: 37
: 28
经方币: 228 元
: 0
好评度: 21 点
注册时间:2005-02-27
最后登录:2007-05-1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何等的境界!何等的见识!我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赞美之词,全文立意高远,思维清晰,针砭时弊更是入木三分,令人敬佩!
[2 楼] | Posted: 2007-03-20 23:17 顶端
fangtong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一段
精华: 0
发帖: 92
: 93
经方币: 247 元
: 0
好评度: 92 点
注册时间:2007-03-11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当前一个重要现象,就是现在轻道重术,或者说有术无道。记得前贤丁甘仁曾说:“道无术不行”,此说当分两边看,只是言“术”不过是“道”的载体,并未叫人舍道从术。这些所谓"名医"叛经离道远矣。“术”有专攻,捞钱首要,道德败坏,掏空病人钱包。
[3 楼] | Posted: 2007-03-30 16:38 顶端

经方沙龙论坛 -> 百家争鸣区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7094(s) query 5, Time now is:05-05 10:47,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