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投稿浏览区 -> 我的中医之路 -> 大医精诚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大医精诚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ndy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四段
精华: 0
发帖: 457
: 397
经方币: 3655 元
: 0
好评度: 382 点
注册时间:2005-09-30
最后登录:2019-11-2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大医精诚

姜春华 (1908—1992)

  姜春华,中医学家。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疗效卓著。60年代初即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主张,治学勤奋,勇于探索,曾提出“截断扭转”独创性的临床治疗观点。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姜春华,1908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县。其父姜青云儒而兼医,除诊病外终日手不释卷,甚望儿辈绍继其业。姜春华自幼喜爱书画,他虽在15岁上考入南通职业学校,但在学习之余仍用心临摹碑帖画谱。曾拜书法家李梅清(清道人)学生王圣华为师,专攻北魏体。而后,王圣华却劝他,为了为人民解除病痛,并解决生计,还是继承家学,做一名医生为好。姜春华听从了老师的规劝,决定割爱书画,走上了学医的道路。

  在严父的教导下,姜春华学习了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以及诗词歌赋,在古文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后又熟读了《四言脉诀》、《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医家必读的启蒙书和《内经》、《难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经典著作。在学习医书的同时,常随父侍诊,耳濡目染,取得了不少治病经验。他在年轻时读书喜欢独立思考,不是“纯信”,而是“索疑”,身边备有一本簿子,题为“医林呓语”,专门摘录医书中不切实际的记载。如一本书中说有人患病,诊断为3年前饮酒所致,予以服药催吐,吐物犹有酒味。他录出并加评语说:“酒置在露天隔日气味即无,岂有三年之久呕出酒味来”。这种例子甚多,他常说:“学而不思则罔,对于前人的理论,要经过思索,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才有益,我不喜欢跟人家脚跟转,古云亦云”。

  古人云:“道不行于父母之邦”,姜春华为了自求独立,18岁便随着亲戚来到上海,借助同乡亲友,辗转介绍,医治微恙小疾,有一定疗效,从此立下脚跟,开始悬壶行医生涯。当时因年纪轻,诊务亦不甚忙,行医之余他发愤自学,经常跑旧书摊、旧书店买旧书,或到图书馆、大书店看书。诸凡经、史、子、集、医经各家无不披览;其于十三经注疏,周秦诸子(包括老子、庄子、荀子等)、二十四史、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以及明清各大家文集均逐予浏览;宋元理学、释道回耶、稗官野史之书亦多习阅;康有为、梁启超、胡适之著作概不例外。至于岐黄之术,更是寝馈不息,无不涉猎,《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肘后方》、《千金方》、《外台秘要》多加悉心研索;历代诸家,自宋许叔微、庞安时、朱肱至金元刘河间、张洁古、李东垣、朱丹溪、罗天益,明代薛立斋、张景岳、赵养葵而及清之喻嘉言、徐灵胎、陆九芝等皆加以博览;《伤寒论》注家凡读百种以上,温病学自《瘟疫论》、《疫症集说》到叶、薛、吴、王诸家无不倾心阅读,面对大量的医籍,或作图表,或作考据,或作批注,抑或作对比。通过实践,他认识到,古人谓作学问要广博精深,用今天的话说,学问要如金字塔,底部越宽大,上层就越高且固,日后才能自由发展,治中医的学问亦当如此。他阅读杂志,见陆渊雷先生文,心甚钦佩,及陆先生招收遥从弟子,乃执贽请为弟子,正式拜陆渊雷为师。陆先生是革新派,他教中医也大胆地教西医,这对姜春华的学术思想影响很大。他从那时起就认为,中西医之间不应有门户之见,因为两种医学都是面对着病人。只要立足于中医,做到西为中用,古为今用,学点西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为此他自学西医大学的教材,还利用晚上去听课,参加西医进修班学习,并从留德医学博士李邦振学习听诊、叩诊,通过中西医会诊查房学习西医检查诊断。由于勤求古训,融会新知,使姜春华的思路驰骋于多学科之间,为他后来学术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于提高临床疗效亦有裨益。

  自30年代起,他开始撰写论文。《中医治疗证候发凡》连载于《国医导报》,《余云岫医学革命论批判》一文连续发表在《广东医药旬刊》等杂志。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华西医药杂志、北京中医杂志、广东医药旬刊、国医砥柱社或编辑,或特约撰述,一时名驰南北,被称为“沪地新中医青年领袖”。那时他年富力强,又担任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上海新中国医学院教学工作。在不断的写作和教学实践中,使他对中医学术更加融合贯通,但他还经常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乏”,“勤能补拙”,并用景岳语刻了一枚闲章“学到知羞”,可见他治学态度的严谨。

  姜春华在临诊实践中运用“截断扭转”方药,不仅用于治疗温病,也常用于内科杂病。例如用截断法治疗腑实证急性胰腺炎,方用大黄、枳实、大腹皮、藿苏梗、黄芩、黄连、玄明粉、槟榔等,能快速截断病邪,随泻随安;用清肺方治疗痰热证急性肺炎,方用鸭跖草、开金锁、鱼腥草、酸浆、黄芩、全瓜蒌、蒲公英、马勃、大青叶等,常能速治速效;对急性大出血患者,常用顿挫疗法,即苦寒降戢剂,如1979年夏季曾诊治一名患二尖瓣狭窄肺静脉郁血而致大吐血的女青年,该患者面赤,颧红,唇红,脉洪大,大便秘,体实证实,方用生大黄、黄柏、黄连等药苦寒直折,一剂大便通,血立止。此外,姜春华还总结了不少具有截断功能的有效方药应用于临床,如用“截咳方”(百部、马勃、南天竹子、天浆壳)截治咳嗽;用“截喘汤”(佛耳草、碧桃干、老鹳草、旋覆花、全瓜蒌、姜半夏、五味子、防风)截治哮喘;用“除头痛方”(川芎、白芷、细辛、蔓荆子、全蝎)治血管神经性头痛;用“平呢逆方”(芍药、旋覆花、苏子、甘草)治疗顽固性呃逆……。上方结合辨证、加减运用,见效迅速。

  科研著述 硕果颇丰 姜春华在人才荟萃、医家云集的上海医科大学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他深深体会到,作为西医名牌大学的中医教授,要善于与西医教授共事,注意发挥西医之长,在继承发掘整理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的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研究中医,参与和指导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多出成果,取得突破。这是发展中医的历史重任。作为一名老中医,他不愿做被传统观念束缚、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所谓“纯中医”,更不屑当以肤浅的“中西合璧”应付临床的所谓“新中医”,而是向往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讲究实效的“走样中医”。他常说:“中医要走样,不走样就不能进步,中医只有不断进步才有前途”。他认为,治病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理法,要敢于创理外之理,法外之法,如果古人不创新,永远停留在张仲景时代,则中医学亦无如此丰富的内容了。几十年来,他身体力行,勇于开拓,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现代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从60年代初起,上海第一医学院藏象研究室在姜春华的领导下,开展了肾本质的研究工作。中医对“肾”非常重视,认为“肾是先天之本,人体阴阳之原”,但他又不同于西医解剖学上的“肾”。在临床上用中医补肾的药物治疗哮喘(其本在肾),脱发(其华在发),腰痛(腰为肾之府),耳鸣(通窍于耳),阿狄森氏病(色黑属肾)以及其他与肾有关的疾病,均获得较好疗效。中医关于“肾”的理论有没有物质基础?“肾”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他们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人体“肾”的生理、病理的阴阳变化进行了系统严密的观察,并在动物身上做了多次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果。姜春华主编的《肾本质的研究》一书,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姜春华对活血化瘀的治则方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对运用活血化瘀法异病同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人们曾认为,肝硬化是目前医学界疑难病,因为肝脏组织一旦纤维硬化就不会复原。而姜春华从中医的传统理论出发,认为肝是藏血之脏,瘀血内结是肝硬化的主要病理机制,他提倡重用活血化瘀方药,自拟“软肝汤”等方药治疗肝硬化,不但能改善体证,而且能使硬化的肝脏得到改善,同时异常的化验指标也能得到纠正。他又进一步指导中西医研究人员用现代科学实验方法进行研究,证实中医活血化瘀法能改善血液循环,使已经纤维化的肝脏组织得以改善,并能使肝细胞营养增加,调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此外,他还将活血化瘀方药广泛运用于心血管疾病、肾病、脑病、结缔组织疾病、急腹症、肿瘤以及其他一些疑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70年代初,在姜春华的倡议指导下,上海第一医学院(今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成立了活血化瘀研究组,他担任组长。从此“上一医”的活血化瘀研究工作蓬勃开展,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电子显微镜观察、动物实验、药物研究、临床研究等各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1978年获得全国科技大会颁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奖。由于姜春华是我国研究活血化瘀的倡导者之一,曾应邀在上海和全国各地的学术会议上多次作了专题讲授。他主编的《活血化瘀研究》和《活血化瘀研究新编》已分别于1981年、1990年出版发行,受到国内外专家和读者的赞誉。1978年他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并担任主席团成员,1981年5月,上海市举行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授奖大会,姜春华撰写的“肾与命门的演变”、“中医对于瘀的认识”、“阴阳原始”3篇论文荣获一等奖。

  姜春华在60余年岐黄生涯中,不仅临床疗效卓著,科研硕果累累,施教桃李天下,对中医古籍文献也有深入的研究。他自30年代起先后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长篇论文《虚实概论》、《本草主治释义》发表于《中医杂志》,《伤寒六经若干问题》、《脉学上若干问题》发表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抗日战争期间,著有《中医生理学》、《中医病理学》、《中医诊断学》,建国后著有《中医治疗法则概论》、《伤寒论识义》、《姜春华论医集》,主编有《肾的研究》、《活血化瘀研究》、《活血化瘀研究新编》等著作,年愈八旬还笔耕不辍,推出力作《历代中医学家评析》(198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这些论著的特点是:考据训诂,广证博引,构思新颖,立论独特,论理透彻,自成一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崇。

  肝病专家 全国闻名 肝硬化腹水就是中医的臌胀病。因病属晚期,用药棘手,很难治愈。50年代初患肝硬化腹水病人较多,西医亦无特效办法。姜春华立志向这种顽疾发起进攻。在他的要求下,医院专为他增设了14张床位,并安排西医大学毕业的沈自尹医师协助,同时跟随他学习中医。以往中医治疗肝病多以理气为主,一般认为,晚期肝硬化腹水的病人慎用攻泻,因为容易造成肝昏迷。但姜春华认为:中医所说的肝具有藏血和主疏泄的功能,肝脏血瘀气滞影响肝藏血和疏泄功能,故肝病之治不论是急性肝炎的肝肿大,还是慢性肝炎的肝硬化,均可选用活血化瘀为主的方法治疗。对于肝硬化腹水的病人也要因人而异,由于病人体质病情各有不同,若临诊遇患者舌苔厚,脉有力,体质较强,有可攻之证,若不急先解决越来越多的腹水就会危及生命。因此,他常果断采用大剂量逐水药,急病急攻,腹水退了再扶正固本,调理肝脾。他根据张仲景“下瘀血汤”、“十枣汤”之意,以活血化瘀为主,自拟了“软肝汤”和“加味巴漆丸”等有效方药,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施等方法治好了不少群医束手的肝硬化腹水病人。比如,一40岁男性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腹部臌胀隆起,肚脐突出,大小便不通,饮食不进,西医用利尿药无效,只能靠补液和抽腹水维持。姜春华应邀会诊,他仔细地看了病史记录,询问了病情,诊腹察色,按脉视苔,然后开了处方,“十枣汤”加味,用量较重,他告诉病人家属:“吃药后若腹泻或许可治,要注意观察”。一剂药服后不久病人腹部开始作响,接着下了一些结粪,二剂药服后病人又泻出污水半盆,随之病人小便也通了,腹围逐日缩小,食欲增加。以后,姜春华又用攻补兼施的方法耐心调治。不久,这个濒临绝境的病人竟康复出院。随着一批批患者腹水消失,肝功能恢复,病愈出院走上工作岗位,当时担任院长的钱惪教授很为惊讶,因为现代医学认为肝组织纤维化(硬化)已是不可逆的了,于是他亲下病房,自量腹围,看化验单,也曾试用硫酸镁泻下无效,终于信服,他组织写出报道性文章,肯定了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效果。此后,国内许多病人慕名而来,其中不少肝硬化腹水病人在各地求治无效,经他诊治后化险为夷。姜春华还应约在全国几家中医杂志上连续发表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种肝?难?跣晕恼拢?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人们提起姜春华首先会把他和“肝病专家”联系在一起。1955年他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还光荣出席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大会,1958年他荣获卫生部颁发的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金质奖章。

[楼 主] | Posted: 2006-08-01 22:41 顶端
andy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四段
精华: 0
发帖: 457
: 397
经方币: 3655 元
: 0
好评度: 382 点
注册时间:2005-09-30
最后登录:2019-11-2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为了打压广告而顶帖
[1 楼] | Posted: 2006-08-02 10:16 顶端

经方沙龙论坛 -> 我的中医之路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10180(s) query 5, Time now is:05-18 13:40,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