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投稿浏览区 -> 我在南铁医的日子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我在南铁医的日子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小土豆



特殊贡献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
发帖: 426
: 263
经方币: 2258 元
: 0
好评度: 195 点
注册时间:2005-01-02
最后登录:2017-01-0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我在南铁医的日子

止于至善。
    这是东南大学的校训。一进东南大学医学院的校门,这四个字便映入眼帘。学校座落在全国闻名的商业街——湖南路北侧,丁家桥路西侧,与中国药科大学仅一街之隔。校园不大,但很干净、整洁,校园主干道两边树立有不少名人名言录,激励着这座校园中的学子们。
    与学校紧邻的便是它的附属医院。为了完成一年的临床实践,我于2004年8月底来到了这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原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始在普内科轮转,时间是一年。我的身份是进修医师,但事实上开始的半年扮演的角色是实习医师,后半年的时间则充当的是住院医师。
    我的第一站是呼吸科。呼吸科的病人大多是高龄高危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较重,随时都有可能需要抢救的,夜班更是如此,值班医生常常需要“午夜狂奔”,这些都是后来才体会到的。那天下午一到科里的医生办公室,看到大家围着桌子不停的写着病例,只感到气氛很紧张,还没有人理会我们(和我一起进呼吸科的还有一位姓康的医生,后分到另一组去了)。在孙医生的示意下,我战战兢兢的坐了下来,小心谨慎的翻看着桌上的病例。后来知道孙是我的老乡,30岁出头,这一年刚毕业的研究生,留在了这个科。主任表示让我们先熟悉病例,跟着管床,熟悉一段时间后再独立管床。我被指派跟着这一年本科刚毕业留在本院的住院医生张,她平易近人,工作态度认真,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对病人也很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适时地向我介绍最基本的临床工作常识,指导我如何写病程记录,如何教会病人留痰培养,如何查体等等。她一个月后去了别的科,我们后来再也没有在同一个科里上过班。我很感激她。
    半个月后我被一个打算休假一周的主治医师“授权”代管6张病床。我真是有些慌乱,每次查房查到我的病人时,我只知道简单的把病例递给主任,连病史都不会汇报。还好,我的张老师有时候会帮我汇报,帮我开医嘱。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其中的一个病人在这位主治上班之前就死亡了。我接到手的时候,该患者全身情况较差,呈恶液质,进食困难,神志清楚,精神萎软,呼吸困难,持续吸氧,诊断是肺间质纤维化,2型呼吸衰竭,有无其他疾病也不记得了。有天一位老主任匆匆查看过这个病人后没有提出修改或开立医嘱,我看已经3天没有查肾功电解质了,便开了一个急查,这是我自主开立的第一个医嘱,当天似乎也忘了追问。第二天查房的时候,科主任看到这项检查的报告单,又看了医嘱后很生气,他似乎没有针对任何人,对身旁的人说,把盐水里的氯化钾全部停掉。当天下午,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急查了肾功电解质,出现血钾、血肌酐、尿素氮均较前一天增高很多,具体记不清了,我的那位老乡孙医生把患者家属叫来谈话,向其交代了病情,告知须行急诊透析治疗,家属表示放弃积极治疗,病危时也不作任何积极抢救。第二天早会散后,值班医生说,晚上她让家属办理了自动出院手续,即患者的死亡与医院无任何关系,许多医疗文件的书写包括死亡病例讨论等也就全免了。很显然,这位患者是因为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导致心脏毒性、心力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的。
    一周后我又被指派跟另一个带教医生刘,年龄与我相当,是呼吸科的研究生,留在本科的,刚带完学校的教学。他管7张床位。那时候还没有电子病例,是必须手写病例、开医嘱的,除了首次病程录和下医嘱外,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干,如写病程记录、出院记录,与家属沟通相关检查、治疗事宜等等。说实话,在呼吸科的那两个月比在后来的任何一个科都要辛苦得多,或许正是这样的锻炼使得我后来干活才比较利索、老道。那时除周一至周五正常上班外,周六、周日上午必须参加主任查房,修改医嘱、写完病程录后方能休息。而且通常是正常下班后,在学校吃完晚饭还得再回到科里加班,周六、周日经常忙到中午一、两点左右才回去。事实上,其他科没有这样的。有一次,我的那位老乡开玩笑地跟我说,“小张肯定没有女朋友,要不然怎么可能一天到晚都泡在科里!”当然,按照住院医师制度的规定,住院医师确实必须一天24小时都在医院的。这两个月里也是情绪波动较大的阶段。因为,临床知识匮乏,以前的零散知识早已没了踪迹。再想想以后要想做医生,这种状态怎么行?更主要是亲眼看到了医疗纠纷很多,医疗行为风险很大,连一些主任都当着大家的面叫苦连天,对着实习同学说,千万别往这个火坑里跳啊,能改行的尽快改行啊……所以对以后的形势很悲观,正是这期间我给我的研究生导师发了封E-mail,基本上是向他诉苦。他给我回了信,“不要急,慢慢来。”也就是这个阶段,对于传统中医的坚定信念,开始渐渐动摇,不再抱有太多无知的热情和幻想了。
    这当中,科主任林从德国回来,跟我们大家作了一次交流,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和我们分享了一些他在德国拍的照片,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介绍了那里的医疗活动,讲述了他的体会。我也长了不少见识。他说,德国人很刻板,很讲规矩,凡是有规定的必然不折不扣的执行。在德国,如果在一个很宽阔的路口,即使是凌晨2点,一辆汽车、一个行人也没有的情形下,在路旁等红灯的德国人也是决不会闯红灯的。德国的城市很干净,镇上的每个市民家里都养了好多花,放在窗台上,很漂亮。那里的菜市场一点都不脏,定时开设在市政府对面的广场上,申请的时间过了之后就自行散去。在德国看病,都必须预约,否则不可能得到治疗,而且一个医生一天看的病人也很有限,即便是八、九个患者,那会让他们感到很劳累,难以接受。我想在我们国家,一般来说专家门诊二、三十人是家常便饭,而看中医门诊的恐怕还要多,一天一百多人也不稀奇……
    在呼吸科,我记得管过干燥综合征合并两下肺间质性炎症、胸水查因怀疑结核、支气管哮喘、服用含激素药物导致结核复发、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气胸等患者,也对其他的病例留意过。大概讲一讲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病例吧。
    其一是两下肺间质性炎症患者。患者系中年女性,因活动后气短三年入院。患者曾是位舞蹈老师,后来一直在服装厂工作。听诊时发现两下肺可及Velcro罗音,CT提示间质性炎症,但患者害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更害怕经皮肺活检,苦口婆心劝说她都不同意,不久便出院了,因此仅有临床诊断,无病理诊断。患者的预后比较差,通常呼吸困难会进行性加重,容易反复感染,最后呼吸衰竭、心脏衰竭而死亡。后来又遇到一例,患者系老年女性,因发热一周入院。听诊两下肺可及细湿罗音。胸片示两下肺炎。体液免疫、抗核抗体提示结缔组织病可能性大,请风湿科会诊,考虑原发病为干燥综合征,侵犯肺部所致。患者家属惧怕服用激素,可能还考虑到经济原因也拒绝转入专科继续治疗,就出院了。
    间质性肺病是一组以肺间质的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其中病因已明者只占35%,如吸入无机粉尘(二氧化硅、石棉、滑石、铝、煤、)、吸入有机粉尘(吸入霉草尘、棉尘、蘑菇工肺、鸟养者肺、曲霉菌病)、放射性损失、感染、吸入气体(氧、二氧化硫、烟尘、汞蒸汽、合成纤维等)、药物,病因未明者占65%,有特发性肺纤维化、结缔组织病如类风关、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血管炎等,还有不多见的组织细胞增多症X(后面将谈到这个病)、肺-肾出血综合症、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等。由于这些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肺功能损害十分相似,故将之归为一类疾病。治疗方面,对于已知病因的首先应当去除病因,对于不明原因的应当抗炎症治疗,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以及形成纤维化,首选糖皮质激素,不能耐受或使用激素病情仍进展者可用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右心功能不全、气胸是较常见的并发症,须积极防治,终末期肺病患者可考虑肺移植。一开始谈到的那个病例,可能是打算等肺部炎症稍微控制后加用激素治疗的,但由于一般情况较差,肺部感染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变化较快,家属不配合治疗导致患者很快死亡。
    其二是一例肺癌患者。患者系老年男性,因呼吸困难数月入院。查体时发现右侧锁骨上窝肿大淋巴结两枚,鹌鹑蛋大小,质韧,不活动,无压痛,边缘清楚。后来胸片、支气管镜病理检查提示肺癌(病理类型忘了),癌肿压迫了右侧主支气管,导致通气功能障碍,二氧化碳储留,低氧血症,酸碱平衡紊乱。由于存在肿瘤的远处转移,失去了手术机会(起初似乎请外科会诊,考虑切除部分肿瘤病灶,减轻机体的肿瘤负荷,具体记不清了),开始化疗。一疗程后,患者能耐受,且肿大的淋巴结有所变小,但仍然呼吸困难。一天下午,患者突然呼吸困难加重,心电监护提示血压、血氧饱和度下降,床边胸片提示右侧大部肺不张,怀疑癌栓栓塞,给予面罩吸氧,气囊辅助呼吸,并联系介入科行急诊DSA。我们都跟着去看,造影过程中看到右侧血管显影不充分,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肺实质显示不清,未发现有栓塞病灶,怀疑小的癌栓被造影剂冲走。下机后准备做B超,给予胸水定位,抽胸水。就在前往B超室的途中,心电监护发现患者血压、血氧持续下降,便立即送往病房,请了麻醉科气管插管,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并立即抽胸水,留置了引流管。两小时后的夜班上,患者有了自主呼吸,意识也清醒过来,但出现了较强烈的人机对抗,给予镇静剂仍躁动不安,值班医生是一位有临床经验的呼吸科研究生,决定不给予撤机。由于他是临时替别人代夜班,对病房不太熟悉,孙医师要求我晚一点回去,我便一直陪他到10点才回去。第二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才给予撤机,患者饮食、睡眠、二便均恢复正常。尽管仍然有些气喘,家属还是送来了锦旗。连主任们都感到意外,这个病人居然抢救了过来!在我离开呼吸科之前,患者因为化疗疗程结束出院间歇。
    特别要说的是一例因服用含激素的“祖传秘方”导致结核复发的患者。患者系一老年女性,因“发热一月”入院。患者呈满月脸,四肢消瘦明显。既往COPD病史多年,近几年来自行邮购、服用异地生产的“祖传秘方”,据家属反映,起初患者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明显好转,但近期症状改善不明显,且出现乏力、消瘦、食欲差、发热等症状,遂就诊于当地医院,由于病情较重,经会诊转入上级医院的。患者胸部X线表现不记得了,但骨质疏松明显,印象中一直发热,实验室检查提示有结核活动,合并有2型糖尿病,白蛋白才19g/L,请胸科医院的医生会诊,认为患者预后极差,拒绝接受患者转入胸科医院继续治疗。事实上,正是由于患者长期服用剂量不清楚的激素,导致蛋白质分解加速并抑制其合成及钙磷代谢紊乱,造成骨质疏松、糖调节异常、免疫功能被抑制,而糖尿病进一步加重免疫功能的低下,造成感染不易控制。主任查房时严厉斥责现在的媒体,包括其对医务人员的不负责任的中伤、不实事求是的报道,造成医患关系的不和谐;还刊登了大量的违法的医疗广告,误导患者相信一些医疗机构及其治疗手段,延误了科学诊治的机会;大量违法的药物还造成了许多严重的不可逆的后果,如此大规模的宣传非科学的医疗行为可能也只有在中国才有。还有,老百姓的科学素养的欠缺导致他们正确判断力的丧失。我们都很痛心,为中国社会如此的不讲诚信感到气愤,为一些中国人不人道的行径感到羞耻,为很多国人科学文化素质的低劣感到叹息。
    还有两例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其一是以反复咯血为表现的男性,一天夜班上持续咯血,共约300ml,后来送到介入科行DSA,用硅胶将出血灶堵上了,当晚没有再咯血,当时我想到可以用中药三黄泻心汤试试,或许也可以止住出血。另一例是以反复咯痰为表现的女性,CT显示“轨道征”,常规抗感染、止咳无效,给予四代头孢,并加用了激素,病情才好转。
    还有几例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一般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治疗外,还给予无创呼吸机(BiPAP)辅助通气,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每天下午我会提着机子来到病人床边,给她戴上面罩,调整好几项数据,患者耐受后再离开,一小时后取下。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关键在于其适应证、禁忌症的把握和几个参数的调节。有条件的还可以到专门的公司购买这种呼吸机,配合家庭氧疗,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这两项治疗措施是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
    在科里遇到了一次医疗事故,但后来还是用钞票平息了。一位进修医生因为将患者输血单上的血型写错,结果输错了血,虽然尚未发生输血反应,但患者家属提前发现并投诉到了医务处,结果科里被罚了好几万,科里所有医生和护士当月的奖金一分钱也没有,这位进修医生也赔偿了一部分。医院开了医疗事故讨论会,这位进修医生作了汇报。其实输血的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好多次的血型对照,分别有医生、护士、医院血库工作人员参与,所以责任不应当全在这位进修医生身上。后来听别人讲这位进修医生是遵义铁路医院的,内分泌专业,进修快结束了,因为前阵子丈夫出车祸身亡,再加上要晋升职称,所以上班时受到了一些影响。后来我们每次写输血申请单时都要认真的核对几遍,有时还让别人帮忙核对一下才给护士,心有余悸啊!
    说起我刚到呼吸科的时候,连听诊器该往哪里放、往哪里听都不知道,至于其他的更别谈了。有次科主任查房,看了化验单中有个P.P.D.检查单,其中检查材料写的是血,署名是我,因为我看了别人都这么写,所以也没深究这个检查的材料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林问我,P.P.D.检查的材料是什么,我愣了一下,心想可能写错了,应该是痰吧?主任又问,是痰吗?旁边的人忙解围,是皮试,我猛然想起来,因为前一天刚看了下微生物学,了解过结核杆菌和结核菌素试验。林说,你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我感到很羞愧,事实上,我几年前学的那一点基础知识早已忘了精光。两个月下来了,我可以初步看懂一份肺功能报告,对支气管哮喘、COPD的肺功能进行分级;初步看懂一份血气分析并作出诊断;还看了许多次的胸腔穿刺操作,亲自做了两次,学会了胸水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呼吸科的常用药物和实验室检查……
    两个月后,我离开了呼吸科,来到了消化科。我还是有些畏惧管床位,因为我什么也不懂,所以第一天早晨交完早班分组时,主任陆问了我的性质是什么,我说,名义是进修,但实质是实习,陆就指派我跟一位肾科的研究生陈,我终于松了口气。陈的祖籍是湖南,但出生在山西,现父母定居在成都,有个姐姐。我后来和她在心脏科遇到过。两个月里,我可是很卖命的干活的,尤其是做了很多别人不太愿意做的腹腔穿刺、导尿等操作。陈带着我一起看病人,值夜班,写病例,她教我如何系统的查体,有的时候问诊没有问仔细,叫我重新再问清楚些。她同时带两个实习生,因为我态度很认真,干活也比较利索,所以她对我也比较客气,最后还合影留念了呢。来到消化科,感到这里管得很松,一到下午,本院的医生就不见了,我们一大堆实习同学、研究生、进修生都呆在办公室,围着桌子写病例,边写边聊天,十分的热闹,比在呼吸科轻松多了。在呼吸科的时候,气氛比较紧张,如上午开的化验单,下午必须及时追问结果;哪一床需要会诊的,会诊医生来了吗?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回来了吗?还没回来啊?怎么不打电话问啊?等等,主治医师经常在办公室,主任也经常坐在办公室里问一些事情。而在这里很少有人问,只是快要下班的时候主任会来看一下。不过我们还是会自觉的去看化验单回来了没,定时去看病人。陆查房时讲的特别多,所以在消化科时,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怎么看生化单,看B超报告,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和肠结核如何鉴别,肝硬化、急性胰腺炎、消化道肿瘤的诊治等等,关键是能够观察到一些常见病从发病到治疗到症状缓解、治愈或死亡的全过程,这在别的地方是看不到的。印象深的病例有几个。
    一例是晚期胰腺癌伴肝脏内广泛转移。患者老年女性,因腹泻数天入院。患者腹泻一日七八次,呈稀水样便,无腥臭味,无发热,无腹痛,伴有恶心、干呕、腹胀,查体神志清,精神软,急性病容,消瘦,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略亢进,移动性浊音阴性。患者有慢性胰腺炎病史。给予补液、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由于患者体质虚弱,不能耐受肠镜检查,经济困难,未能行腹部CT检查,而此前的常规检查似乎并未见明显异常,倒不是说医生没有重视,而是患者的诊断一直不明确,只能简单的对症处理。上述治疗大约维持一周左右,患者仍频繁腹泻,加用了缓和的止泻药后略有改善,但患者仍诉腹胀。一日中午,我和带教值班,患者诉腹胀,恶心,呕出少许透明稀水样液体,查体同前,我按照常规给予胃复安10mg肌注,症状略缓解。虽然患者的管床医生所在小组与我不是同一组,该患者的其他病情也了解不细,但我一直关注着这个病人。两天后的主任查房,我跟着那一组去看这个病人。查体轻度脱水貌,精神软,肝脏肋下5cm,中上腹可及馒头大小包块,质韧,不移动,边缘不清,无压痛。家属终于凑钱缴了一部分费用,立即行腹部CT检查,发现肝脏肿大,布满数个大小不等“牛眼样”占位性病灶,胰腺占位性病变。我至今都记得那张CT片子,每当想起,都会浑身起鸡皮疙瘩。结合病史,诊断考虑晚期胰腺癌伴肝内广泛转移可能。短短一周余时间,病情急剧恶化,大家都始料未及。我们大家一开始都认为这个老太太真是太骄气了,整天喊腹胀、腹胀,其实她是真的有问题。但由于常规检查没有明显异常,患者经济困难,体质极度虚弱,特殊检查不能进行,加上病情变化迅速,因此未能及时的明确诊断。后来患者家属自动出院。一主任后来说,老年人病情往往很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应该及时行腹部CT检查。我对该病例印象最为深刻。胰腺癌发病较隐匿,一旦有临床症状通常都是晚期。听说有位消化病学界的知名学者,发现自己某天突然感到有些腹胀,不想吃肉了,怀疑自己得了胰腺癌,后来过如其言,不久便辞世。
    另一例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系中年男性,肝炎后肝硬化病史多年,此次因咳嗽一周入院。患者门诊定期复查B超时发现了肝脏的占位病变。将患者既往病例借调出来后知道患者曾先后因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等住院。来的他时候,患者自行步入病房,有轻微咳嗽、气短,声音嘶哑,精神软。查体时可见面部、胸前数枚蜘蛛痣。心肺无特殊。肝脾肋下未及。接诊后给予告病重,要求他签字,患者表示理解,泰然自若地说:“有什么事跟我讲,没关系,人总是要死的”,然后在病重通知书上签了字,患者入院后一直很冷静,即便是在病情很危重的时候。患者的诊断是没有疑问的。事实上,该患者的病程正和教科书上“肝硬化并发症”一节描述的一样。患者先后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自发性腹膜炎),此次入院时又出现了肺部感染、原发性肝癌。给予一般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后,经患者家属同意给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但病情并未得到改善,患者后来出现了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肝性脑病,直至死亡。听主任说,患者多次住院,他爱人自打与他结婚,就没过上几天舒服的日子。乙肝造成了无数个家庭的悲剧,也给国家财政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还有几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有胆囊炎、胆石症,发病前暴饮暴食等病史,经禁食、胃肠减压、大量补液、抑酸、抑制胰腺分泌、抗感染、大黄灌肠等治疗,均治愈。急性胰腺炎与重症胰腺炎的鉴别很重要,因为后者是必须送监护病房的。还有就是些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肝硬化腹水、原发性肝癌、消化性溃疡、不全性肠梗阻等,有些印象也不深了。
    在呼吸科时认识了位消化科的研究生胡,后来和他一起回消化科。他来自丹阳市人民医院(这个医院我并不陌生)。他的一个中医科的同事,前年和他一起考了出来。他说的那个同事其实就是考的我们学校,和我是同学。所以,我和胡很熟,经常在学校的食堂碰到。他问我以后干什么,还想不想干临床了?我说想啊,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都会争取。我跟他说,我觉得干其他事情没有多大的意义。他就问我,那你觉得什么才是比较有意义的呢?我一本正经的说,人生的意义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有所创造,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他边摇头边笑着说,人生的意义就是挣钱养活老婆和孩子,你以为什么?!他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可把我给乐坏了。胡的父亲是外科医生,两个哥哥也是外科医生,徐州医学院毕业后他回到了老家从事了消化内科,有个五六岁的女儿。他跟我说,以后你可以搞搞内分泌专业,帮病人调调血糖,反正出现了并发症都是别人帮你们治(确实如此,肺部感染找呼吸科,冠心病找心脏科,糖尿病肾病找肾科,脑梗塞找神经科,皮肤骚痒找皮肤科,坏疽找外科等等)或者也搞消化专业,来个病人,查查胃镜、肠镜、CT什么的,大部分常见病的诊断基本可以明确了吧?很多病可以用中药调理调理的,你应该会开中药吧?我的岳母食道手术后就在服用中药呢!我笑笑说,会一些,但还没有经验。后来听说他今年已成功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了。
    短短的两个月很快过去了,我去了老年科,在那里被要求独立管床,还必须值夜班。最多的时候管了11张。因为经常请假的缘故,我还得同时帮另一个住院医师陈处理事情,如帮他接诊病人,写病例,记病程,所以还远不止11张床位。陈是心脏科的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本科,也是我老乡,在消化科时相识的,两个月后和我一起转到了老年科。
    在老年科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因为上级医生查房基本不讲什么东西,很多时间是在忙着写病例什么的,还得上夜班,虽然有老师带,但有事得自己处理,事实上那个月里也没有多少事情发生,唯一的一次是个冠心病PTCA术后转入老年科的患者,夜间如厕后出现喘息、心慌,考虑心功能不全,休息并高枕卧位后好转,也未作特殊处理。老年科多数患者是离退休干部,病情较轻,多是些脑梗塞、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很多印象不大深刻了,只是与他们交流时好像特别要注意,比如口吻要亲切些,沟通时要耐心些,事实上这里的患者多半是“老客户”,与科里的主任、医生都比较熟悉。
    一个月后我去了心脏科。去之前我了解了一下,科里出入病人频率很快,多数情况是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三天出院,不同意做造影手术的一两天后即出院。一小部分是单纯的高血压病及心律失常患者。我们的工作就是接诊病人,完成医疗文件的书写,不少人反应,很累,学不到东西。我后来找了主任马,装作一副无知的样子,因此逃过了管床和值夜班,而是跟在那位进修医生康后面,帮她写写病例,来了病人做做心电图、开开检查单什么的。她是铁医大专毕业,年龄和我相当,在基层卫生院工作,和我一起来进修普内科,在呼吸科认识的,挺投缘的。就这样,很快就过了一个月。后来我被调往心脏科的另一个病区,即老年科所在病区,有新开张的17张病床。干活的人有四个,一个是心脏科的研究生王,来自青海省中医院,读的是青海医学院中医系,今年刚晋升主治医师,还有一位刚进临床的内分泌科研究生黄,一位进修心血管介入学的进修医生李,还有我充当实习同学,一周后又分来一位实习同学汤。一个月下来我们五人合作得非常愉快,经常聚餐,还一起去唱歌,现在还保持着联系呢。后来离开心脏科之前,我还和他们以及护士长、护士合影留念了,这可能是我进修过程中最愉快的时候。
    我跟王管7张病床,这一病区的患者大多病情较轻,多数是高血压病的,有几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那时我看教科书不多,而是看了不少临床资料,还看了心电图方面的书,但都没能坚持看完这些书,尤其是对心律失常还是不太懂。本来两个月后我得离开心脏科,去内分泌科,但没有能及时联系到内科秘书,后来在那里又呆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人员有了变化。王和李被调到原病区,上来了一位电生理专业的主治医师智和进修普内科的医生石,我被那位主治医师“授权”管理原来的7张病床,而黄在月初因为脚扭伤了,怀疑骨折,请了病假,她的4张病床也归我了。还好,在离开心脏科之前的一周她康复回来上班了,多少减轻了我的一些负担。从那个月的第二周开始平均每天一两个入院,一个出院,最多的是一天三人出院,还有一天上午入2人,下午入1人,出院1人,我就不停的写病例,中午都没的休息,很多出院病人的病程记录都来不及写,有的时候病人出院两三天了,病程记录还没写,被病案室退了回来补。经常加班,晚上6、7点算早的,通常是7、8点,有的时候还到10点多。而学到的东西却不多,主任答应了好几次要给我们讲课,也只是讲了一次心律失常,听完了我还是一头雾水。现在回想起来,唯一的收获可能就是处理病人和写病例的速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因为在后来的几个月里,我感觉很轻松,再没有象在心脏科时候那么大的工作量了。
    从开始在心脏科上班的时候起,我习惯性的戴着口罩骑车上下班。因为,我不想吸入太多的汽车尾气,我不想得冠心病,呼吸道疾病等。为此,我呼吁大家注意佩戴口罩。一个健康的人,25岁以后每年肺功能下降约30ml,再加上环境污染、吸烟与被动吸烟等因素,呼吸道防御体系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条件的应该细心呵护才是。
在临床上看了很多病人,如新发现的晚期肿瘤,因接受不合理治疗而延误病情,包括长期服用一些所谓“祖传秘方”导致严重并发症,还有病情进展迅速完全不可逆的等等,真的很可怜,很可惜,我无能为力,任何人都无能为力。只能暗自感谢上苍,给了我个健康的体魄,让我有知觉,有喜怒哀乐,真是太幸福了,可是很多健康的人并不是太清楚这一点,除外一些不可抗因素如遗传、社会环境等,他们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等将让他们复出沉重的代价,这对于他的家庭,对于他所在的国家都不是件好事。
    印象深刻的病例其实也不多。有位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多年的患者行冠脉造影术后提示多支病变,并植入一枚支架。患者是江苏海门人,是一位退役海军军人,曾在核潜艇上工作,可能是长期的缺氧和精神压力,再加上糖尿病这个元凶,导致了冠状动脉的严重病变。只可惜,他没有充足的经济能力挽救他的心脏。他的预后很差,因为有一根主要血管——左前降支开口处80%(90%?记不得了)狭窄,没有处理,如果此处完全堵塞,或者在此处植入的支架发生再狭窄,那将是致命的,最好的办法是行冠脉搭桥术(CABG),当然搭桥术后还是会有狭窄或栓塞形成的可能性,必须长期服药加以控制。
    还有位老年女性患者,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一月入院。患者无明显心前区疼痛、压榨感,无胸闷,无发热等不适。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口服北京降压0号,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近期呼吸道感染等病史。心电图提示大致正常心电图。患者临床表现提示左心功能不全,原因不明,心电图虽提示无异常,但仍怀疑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引起,因为这是除外呼吸道感染造成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这位患者入院当天的下班前,几位主任对第二天准备PCI的患者例行查房。他们看了心电图并简单询问病史后认为,这个老太太很可能做出来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太多疑似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做出来冠脉正常。事实上,这位患者冠脉造影的结果是三支病变,并在病变最严重处植入支架一枚。术后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等治疗。这位患者入院后一直卧床休息,第二天即术前的那天中午吃饭时和如厕时两次出现头晕,因家属看护,没有跌倒,测血压为100/60mmHg,心率80次/分左右,并不快,不支持体位性低血压,下午顺利完成了手术。了解到,患者自服的北京降压0号入院后一直未停,也就是说表面上看,患者入院后同时在服用我开的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等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事实上以上都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第二天早会上听护士交班,该患者当天夜间出现头晕加重,心电监护提示血压在80/50mmHg波动,值班医生给予补充血容量,血压无变化,又给予多巴胺静脉泵入升压治疗,作用不明显,一直维持到现在……
首先,患者曾反复多次试服多种降压药,血压控制欠佳,后选用北京降压0号,血压控制尚可,便一直服用至今。因此入院后不应该立即给予更换降压药物,失误一;其次,按照惯例,入院后患者应停止服用自带药物,除非病情需要并经医生同意。事实上每位病人我均告知,恰恰这位患者此前从未住院,并不知晓这种惯例,再加上我的疏忽,未能及时口头告知,失误二。患者家属意见比较大,认为是医患未能沟通好,降压药物服用太多了,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幸运的是该患者家属抱有善意,目标仅是解决问题而无故意制造纠纷的意思,便停用了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来的两三天里,患者持续心电监护,血压一直在90/60mmHg左右波动,下床活动仍有头晕,再后来血压才逐渐恢复到120/80mmHg。患者本人也挺有趣,一直喊我干儿子(她和我都姓张)。我离开心脏科时她还没出院。事实上,单用ACE阻滞剂或ARB类降压药,作用是比较缓和的,但利尿剂与ACE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配伍同用后降压作用就比较大,甚至会发生晕厥,而我并未深究这一问题,后来在内分泌科再次出现了这样的失误后才开始有些心有余悸。
    还有就是几位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一位是一安徽籍年轻女性,30岁,因活动后气喘三年,加重一年入院。患者血压在90/60mmHg-100/60mmHg左右,体温正常,精神软,口唇紫绀,颈静脉充盈,肝颈征阳性,两肺呼吸音增粗,未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心率72次/分,律齐,肺动脉瓣、二尖瓣听诊区可及连续性机械样杂音。肝肋下5cm,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心脏彩超提示左室、左房、右室、右房增大,二尖瓣、三尖瓣中度返流,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PG=46mmHg,存在右向左分流。生化提示白蛋白较低,轻微肝损伤。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伴右向左分流,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半年前在当地医疗机构检查心脏彩超,并未诊断先心病。后在常州市人民医院被诊断为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但未能测到肺动脉压力。患者已经存在肺动脉高压,是介入治疗的禁忌症,但患者及家属是慕名而来的,便给她做了试封堵术,术前测了肺动脉压,具体记不清了,封堵动脉导管后,患者立即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烦躁等症状(阿斯综合征),停止封堵,治疗失败,术后给予抗感染、支持治疗。患者来自安徽某县农村,幼年时未能体检及时发现心脏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失去了非手术介入治疗的机会,预后极差。另一位年龄相仿的青年男性,同样是动脉导管未闭,但不存在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也较好,介入封堵成功。后来还看到两个年龄相近的室间隔缺损女童,这种情况下介入治疗成功率是很高的,术前我已经离开心脏科了。
    心律失常的患者接触的不多,通过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有些心律失常是可以治愈的,比如预激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药物复律很多不能持续,病情不易控制住,长期服药还有不良反应。唯一感到遗憾的是,没能跟王值夜班。因为他除了上白班,还要在CCU(冠心病监护病房)值夜班,如果去了,或许可以学到不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处理,包括恶性心律失常。

[楼 主] | Posted: 2005-09-12 16:19 顶端
小土豆



特殊贡献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
发帖: 426
: 263
经方币: 2258 元
: 0
好评度: 195 点
注册时间:2005-01-02
最后登录:2017-01-0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我在内分泌科呆了一个月,总共才收管了四位病人,对我来说太轻松了,从这个月我开始认真看书了,因为科里对病例的要求很高。使用降压药物失误的那位患者是这四个病人中的第三位。患者系一老年女性,因消瘦三月,双下肢水肿一月入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患者否认高血压病史,但近一月来监测血压偏高,最高达160/90mmHg,未服用降压药物治疗。患者入院后监测血压仍偏高,最高达180/100mmHg,给予利尿剂(包括保钾利尿剂即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RB类降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首选)、扩冠及控制血糖等治疗。患者第三天开始出现头晕,下床后头晕加重,须搀扶,自认为是注射胰岛素所致。多次测血压在90/60mmHg左右,给予停用ARB类降压药。有一天值班,护士回报,患者血压偏低,我自己又测了一次血压,为70/50mmHg,立即给予补充血容量,还用了具有轻微升压作用的生脉注射液,将利尿剂一并停用。后来的几天里,患者的血压逐渐恢复到130/70mmHg-140/90mmHg。该患者的血压波动也并不能完全考虑是降压药物所致,主任查房时认为,患者系一新发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入院后检查发现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双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神经病变(全身皮肤骚痒)等糖尿病并发症已经出现,说明患者糖尿病病史至少5年以上。因此患者的血压波动也可能与其神经病变所致植物神经调节功能紊乱有关。这位患者之所以诊断冠心病,一方面是患者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改变;另一方面,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为大血管病变,心血管和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死因。糖尿病使心血管病(CVD)的死亡增加1.5-4.5倍,因而被认为是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003年欧洲一项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得出一个结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因素。而在1999年,美国医疗界即有共识,认为“糖尿病就是冠心病”。当然,该患者的诊断仅是临床诊断,真真的确诊还须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因为那是金标准。
    我的第二个病人是从心脏科转入的。患者系一老年女性,因活动后心悸一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三月入住心脏科。否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后给予利尿、扩冠治疗后下肢水肿消退,准备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拒绝。同时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提示甲状腺机能亢进。转入内分泌科后,查体发现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可疑阳性,甲状腺Ⅱ°肿大,质软,边缘清晰,无压痛,无结节,未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甲状腺穿刺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最后诊断:甲亢,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该患者的问题在于,心脏彩超提示肺动脉高压。患者否认COPD病史,否认天气变冷时反复咳痰喘等病史,但患者有长期吸烟史40年,吸烟是COPD的重要发病因素,而COPD又是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完全有理由怀疑患者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但该患者的这一病情并没有得到心脏科、内分泌科的重视,也就没有进一步检测肺功能。当然冠心病同样不能除外,因为吸烟同样也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他还有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酒精摄入过量、缺乏运动、心理社会因素(如紧张)、缺少蔬菜和水果等饮食方式等。
    内分泌科还有几个常见的急症,如甲状腺危象、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主任也比较耐心的讲解了这些急症的处理方法。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我被安排到了风湿科,没有被要求值夜班。在这里我初步了解了许多种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基本上教科书介绍的病种科里都有,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雷诺现象、系统性硬化病、血管炎病(大动脉炎、风湿性多肌痛、白塞病)、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如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皮肌炎(属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的一类)、成人still病、痛风等,还遇到其他疾病,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氨气中毒、杀虫剂过敏、服用安眠药并割腕自杀的(因为后者这些病在内科学教科书中被编排在风湿性疾病的后面一章节)。
    印象较深刻的是一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例。患者为老年男性,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已近一年,一直服用强的松治疗。此次因头晕伴恶心近一月入院。入院时神志尚清,精神软,发热,头晕明显,恶心感,无呕吐,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但第二天主任查房时发现患者神志略有模糊,烦躁,双侧上肢肌力、肌张力明显减弱,双侧病理征阳性,立即告病重,头颅CT、MRI发现病灶,因患者接受头颅CT扫描时烦躁不安,所以无法准确判断病灶性质的新旧。患者当天开始出现高热,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心率130次/分以上,血压升高达180/100mmHg左右。胸片未发现明显病灶。患者病情突然发生变化,不排除狼疮活动,神经精神狼疮,即 “狼疮脑”,给予激素加量,静脉使用,联合应用抗生素。追问病史,得知患者近期内曾出现上肢活动不灵活的症状,但未予重视,因此怀疑此前患者已经存在新发的脑梗塞可能。由于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容易合并结核、真菌感染,不排除颅内感染,完善相关检查,并请神经内科、放射介入科、ICU会诊。介入科的这位主任是个有临床经验的神经内科医师,他谈到在上海进修期间的经历,那时病房里隐球菌脑膜炎的病例比较多,调查发现,这些患者的左邻右舍均饲养有鸽子。由于鸽子粪容易传播隐球菌,当机体因慢性疾病时,长期应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机体抵抗力降低,隐球菌由呼吸道吸入肺部感染,常可无症状,可由此处经血液散布至全身及有特殊亲和力的脑膜致脑膜炎。询问该患者家属,表示自家无鸽子,但邻居家饲养有鸽子,因此怀疑患者为隐球菌感染,但患者家属拒绝行腰椎穿刺,因此不能明确病原体,只能经验性的使用了抗真菌药物,并逐渐减少激素剂量。在随后的几天里,患者体温奇迹般的逐渐下降,血压、心率也有所降低,神志略有好转,但存在意识、语言障碍、肢体偏瘫等,打算转入康复科行康复治疗。
    还有个雷诺现象查因的。患者系一青年女性,因发现四肢近端发冷、变紫,伴活动后气喘一年余入院。后来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病(即硬皮病),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硬皮病起病隐匿,雷诺现象常为本病的首发症状,90%以上先于皮肤病变几个月甚至20多年(大部分5年内)。皮肤病变为本病标记性特点,一般先见于手指及面部,然后向躯干蔓延。初为肿胀期,手指肿胀呈腊肠样,手背肿胀,逐渐波及前臂。数周至数月后进入浸润期,手指、手背、前臂皮肤增厚变硬如皮革,呈蜡样光亮。面部正常面纹消失,使面容刻板,鼻尖便小,嘴唇便薄、内收,张口度变小,称“面具脸”,为本病特征性表现之一。手指端由于缺血导致指垫组织丧失,出现下陷、溃疡、瘢痕,指骨溶解、吸收。60%-80%病例有关节疼痛。70%患者出现消化道异常,表现为吞咽食物后有发噎感,以及饱餐后随即躺下的“烧心”感,夜间胸骨后痛,均为食管下段功能失调、括约肌受损所致,早期常未引起患者注意。吞钡透视可见食管蠕动减弱、消失,以至整个食管扩张或僵硬。十二指肠与空肠、结肠均可受累。呼吸系统早期多数没有症状,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活动后气短,咳嗽为晚期症状。最常见的肺部病变为肺间质纤维化,另一较为多见的病变是肺动脉高压。15%左右患者可出现心包、心肌、心传导系统病变,多见于晚期患者。15%-20%患者可见肾脏病变,如肾功能受损,急进性恶性高血压,急性肾衰竭。本病干燥综合症发生率很高,也与胆汁性肝硬化及自身免疫性肝炎密切相关。本病上述肺部病变(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硬皮病肾危象等为本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该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近端发冷、变紫,面容刻板,鼻尖便小,嘴唇便薄、内收,张口度变小,胸前及后背部发硬,活动后气喘,不能做体力活。常规心电图发现肺型P波后,再做心脏彩超,提示肺动脉高压,为35mmHg(小于25mmHg为正常)。我们还在病房走廊里让她尽可能快的行走,然后测定6分钟的步行距离(称6分钟步行试验),为485m,提示轻度心功能不全(6分钟步行距离<150m,表明为重度心功能不全;150-425m为中度;426-550m为轻度)。给予激素静脉滴注治疗后,患者四肢发冷、变紫等症状有所改善。患者预后很差,预期寿命可能3、4年,后来患者家属要求出院,据说是要去北京协和医院。
    出科之前还碰到一个患怪病的老年患者,全身异样感觉半年,卧床后在床上反复左右摇晃、摆动,自称全身针刺感,风样游走感,愁苦面容,略显呆滞木讷,起初我怀疑可能为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结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经精神科会诊考虑为抑郁症,原因可能是患者半年前曾有过家庭纠葛。我想中药中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能对她比较有效。
    出科的前一天,科教科准备组织一次全院的病例讨论,是最近入住呼吸科的一个病例,要求实习医师都要参加讨论,进修医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等也可参加,时间是两天后。患者系男性,45岁,在邮政局工作,江苏江都人,因“咳嗽三月”入院。患者三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无发热、气喘、盗汗、胸痛、咯血、消瘦,无心悸、胸闷,无皮疹、关节疼,饮食、睡眠、二便正常。既往无特殊病史,有吸烟史约二十余年,一天一包。入院时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常规检查发现大便隐血(+),胃镜提示“糜烂性胃炎”。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2.0×10′9/L,血小板109×10′9/L,其他如肿瘤指标、免疫学指标、抗结核抗体、生化等均阴性,PPD(++)。肺功能正常。胸片、CT提示结节状阴影,结节中有空洞形成,支气管镜检查的病理报告发现一些肺泡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等,还有异形组织细胞等等(还有其他描述不记得了)。因血象异常,作了骨髓穿刺,骨髓报告未提示血液病,同样发现了一些异形细胞。经一段时间的抗感染治疗以及止血等对症治疗,复查胸部CT病灶无明显吸收。以上就是要求讨论的病例,要求给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事实上,这是个比较难的病理,后来一位主治医师说,这可以作为晋升主任医师的题目了。我起初考虑可能是肺纤维化之类的,但也有许多不支持点,如患者无呼吸困难,查体无细湿罗音或Velcro罗音,影像学检查也不太支持。问了好多人,也不太清楚究竟是什么病。通过医院的电子病例系统,我在实习同学拿到这个病例的当天就迅速查到了这个病例。原来这位患者后来被送到外科开胸肺活检,被诊断为两肺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狂晕!其实这个病例中值得怀疑的就是病理检查发现的那些异形细胞!后来查阅了《实用内科学》,知道了该病应该就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病中的“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该病是肺、淋巴结、皮肤、肾、骨、中枢神经系统均可累及的全身性疾病。其中将原因不明的异常组织细胞肺浸润、嗜酸性肉芽肿形成为特点的统称为肺组织细胞增生症X(PHX)。病理可见肺实质内散在粟粒状灰红色结节,病情发展可有囊腔、间质纤维化、胸膜下大疱、直至蜂窝肺形成。病变主要位于肺上叶。普通光镜所见有:早期炎症性病变,含有嗜酸性、淋巴和中性粒等炎症细胞浸润;嗜酸性肉芽肿形成;假脱屑样间质性肺炎,在肺间质中朗格汉斯(langerhans)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聚集和形成肺细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活动后气急以及反复气胸发作。胸部X线早期表现为弥漫性而以上叶为主的斑点状阴影。后期为网状结节,蜂窝肺。肺功能以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下降为主。确诊需经肺、皮肤等组织的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朗格汉斯细胞超过5%,则高度提示PHX的诊断。目前认为使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对于该病无明显的治疗作用。放疗可用于骨病变的治疗,对肺内病变无效。近来有报道已成功完成PHX的肺移植术。除了气胸者可对症处理外,扩血管治疗也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吸烟可加速病情的发展,而戒烟可使病情发展减慢,有助于改善其预后。有作者等报道PHX随访1-3年的结果显示,改善13%、稳定40%、恶化12%、死亡25%。
    进血液科之前,我已经看过好多次骨髓穿刺的操作,所以对骨穿还是比较熟悉的,后来血液科孙医生还给我们几个新入科的医生作了很规范的示教。虽然有一次操作时我没能成功抽出骨髓,但后来我还是很成功的完成了一次标准的骨穿操作。
血液科专业性很强,刚进去的一周里极不适应,主要是主任每次提问我都答不出来,看书老是记不住,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如何诊断的?全血细胞减少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再障的骨髓象有哪些特征?等等。后来心态放平稳了,开始结合着病例看书,围绕着诊断与鉴别诊断,一个病一个病的看,还算好,心里面隐隐约约的有了点数,因为这里无非是些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白血病诊断明确再次化疗的病人,或者是再障、骨髓纤维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还有就是血细胞减少查因、淋巴结肿大查因的。一开始我同时管了两个贫血查因的病人,最后都确诊为巨幼细胞贫血。当然,或许是因为时间长了,出现了一种自我麻痹的现象。表面上知道一点东西,再追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就无论如何也答不上来了。所以我感觉到,如果能对对方穷追猛击的询问对答如流,一直回答到对方没什么可问了为止,那才叫真正的懂了,通了,否则永远也不能叫懂了,最多只能算作是暂时知道了一些罢了,所以必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业务能力。
    通过几个病例的学习,深深感觉到疾病的复杂,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误诊、漏诊。一位老年男性,因“头痛四月,加重两周”住进脑科医院,检查发现血象异常,白细胞减低,淋巴细胞增高,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IgG25.38g/L(7-16),头颅核磁共振提示两侧半卵圆中心急性脑梗塞;超声检查提示双侧颈总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增厚。左侧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左侧大脑前动脉血管狭窄(重度?)、右侧大脑前动脉血管狭窄?患者血象异常病史已有两年,未重视,一直认为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1994年行右颈部淋巴结切除术。脑科医院初步诊断为:急性脑梗塞,右中枢性面舌瘫,给予改善血液循环、脑细胞代谢等治疗。因血象异常请鼓楼医院血液科会诊,考虑(1)多发性骨髓瘤;(2)白血病。患者出院后就诊于我院便收住入科。查体未见淋巴结肿大,胸骨无压痛,结合患者免疫球蛋白明显增高,因此怀疑为多发性骨髓瘤。令主任感到意外的是,骨髓穿刺报告提示粒系减低,14.6%,红系17%,淋巴细胞比例增加明显,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52%,因此诊断为急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做免疫分型。为此患者又重新作了一次骨髓穿刺,抽取一定量的骨髓液作免疫分型(以利于选择化疗方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典型临床体征,因此一开始并没有首先怀疑急性白血病,所以第一次骨髓穿刺并没有留取进一步作免疫分型的骨髓标本。该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其实是白血病细胞在中枢神经的浸润。因为白血病患者的急性脑梗塞通常是由于大量白血病细胞在小血管以及血管周围的脑实质中积聚,导致小血管阻塞以及出血性梗塞,常发生在大脑半球,很少在及脑干或脊髓。临床表现类同脑血管意外,患者有头痛、轻瘫,迅速进入昏迷,常至死亡。所以该患者的原发病是急性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在脑血管浸润而造成急性脑梗塞的表现。
    上述的这位患者入院前一天,来了位19岁的小伙子,因“发现淋巴结肿大半月余”入院。查体发现颈部、双侧腋下、腹部沟蚕豆大小淋巴结十余枚,有压痛,可活动,边缘清晰,胸骨压痛明显,脾脏肿大,至脐上两横指,骨髓穿刺报告急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淋巴细胞高达90%。据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典型病例比较少见,一年可能仅能见到1-2例,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就属于比较典型的,但患者的预后很差,只能先化疗,诱导分化,完全缓解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还必须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患者的母亲和两个姐姐均为智障,父亲在深圳打工,几天后赶回来,在亲戚的陪同下到医院里看望他的儿子。患者经化疗后肿大的淋巴结均有所减小,但还不知能否渡过感染和出血这些关卡呢……
    有位老年男性,因肩背部疼痛数月就诊于省中医院,在门诊上服用中药汤剂治疗未见明显改善。既往有右侧肋骨骨折病史(这个病史很重要)。后因发现小便泡沫多而就诊于我院肾科,以“慢性肾衰竭”收住入院,检查发现蛋白尿,血清M蛋白增多,尿中发现本周蛋白,血清蛋白电泳显示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经血液科会诊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轻链λ型,给予了抗骨髓瘤化疗。还有一位中年女性,因右踝骨折就诊于外科,手术后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因拒绝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在我科化疗多次。还有一位青年男性,因反复腹胀、腹泻三年入我院消化科。检查发现小肠部不明原因的不全梗阻,转入外科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三年来一直就诊于南京各大医院,都在门诊保守治疗,此次因出现不全梗阻方收住入院,外科手术后才得到确诊。一位中年男性,因高热伴阴茎龟头部溃烂20余天入住泌尿外科,入院当天就行活检,后确诊为恶性淋巴瘤,入我科给予了化疗。一位中年女性,因咽部不适就诊于耳鼻喉科,舌根部粘膜活检确诊为恶性淋巴瘤,转入我科后化疗……
    主任曾反复叮嘱(flog the dead horse)我们,做内科医生一定要全面,说协和医院的内科医师在晋升主治医师之前不定科,不定专业,而是必须在各科轮转,为的是打下好的基础。还例举了一个病例,一位患者因鼻咽部不适,先后找了南京各大医院的专家诊治,结果一直被当作慢性咽炎治疗,半年过去了,病情改善不明显,一位普通医生给他拍了个鼻咽部的X片,发现骨质有多处浸润灶,后来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我和几个轮转的本科生、研究生听了之后都不出声,暗自想了些什么之后,又都起身忙起自己的事情去了。
    最让我头疼的事发生在我快要出科的时候,是我管的一个患者,男性,39岁,铁路部门工作,因“反复乏力8年,发现全血细胞减少伴发热一周”入院。从患者颈前的一串佛珠可以判断他是信佛的。通过交流,发现患者懂一点中医(我对自己的中医身份是不轻易跟病人说的),为人也比较厚道,还喜欢跟我讲一些饮食调理的东西,声称对自己的病比较了解,认为自己这次得的病可能很少见(当时我对此很不以为然,因为我发现他和我谈了好多他的服药、饮食调理的经历,我并不是很在乎,后来证明他的自我感觉是正确的,这也从侧面再次提醒了我,要重视患者的主诉,不要轻易的忽略)。患者入院时被收进了风湿科,骨髓穿刺提示骨髓增生极度减低,考虑血液病便转入我科。主任看过骨髓报告后判断,考虑可能存在骨髓穿刺操作不规范,导致骨髓液稀释,所以重新作了一次骨穿,还加做了骨髓活检、染色体检查。结果骨穿报告提示骨髓增生稍活跃,不支持再障;但骨髓活检提示未见造血组织,符合再障。入院后各项检查初步排除脾功能亢进、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白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同样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患者血象为白细胞1500左右,血色素9克左右,血小板1000-2000左右,中性粒细胞计数800左右(低于500为粒细胞缺乏),消瘦明显,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无明显出血倾向和出血灶,胸片仅提示两肺纹理增多,无明确感染灶,但患者每天傍晚体温都会升至39度左右,免疫指标ANCA阳性(通常血管炎,尤其是韦格纳肉芽肿多见),但风湿科会诊后排除了血管炎等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发热,继续按照白细胞、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的抗生素使用原则应用了多种广谱抗生素,同时预防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仍然高烧不退,我们尽量作了些细菌培养,如血培养、中段尿培养、咽拭子培养、PPD等,患者既往全结肠炎病史十余年,未积极治疗,且拒绝再次做肠镜检查。B超示前列腺结节样改变,泌尿外科会诊考虑前列腺炎,占位不能排除,建议行CT检查。到我离开血液科,交班之前为止,患者诊断不明确,准备再次做骨髓穿刺及活检术明确诊断,以及各项影像学检查,如胸部、前列腺CT,并查找感染灶。出血液科后的十几天里我一直关注着这个病例,通过医院电子病例系统,我查看到这位患者每天接受的检查和治疗以及病情变化。患者血、尿、大便、咽拭子细菌培养、PPD、抗结核抗体等均阴性。胸部CT示两肺可疑弥漫性粟粒样病灶;纵隔内圆形影,占位?血管影?前列腺未见明显异常,但发现右侧耻骨联合及股骨头处有骨质破坏。呼吸科会诊考虑:1、急性粟粒性结核?2、肺泡细胞癌?3、双肺间质性病变?建议查特异性肿瘤抗原及纤支镜活检明确诊断。结果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小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可达100%,敏感性为70%,与病情分期、肿瘤负荷密切相关,可考虑作为小细胞癌的血清标志物)偏高,非小细胞癌相关抗原正常。由于患者血小板太低,达不到纤支镜活检最低标准,尚不能行有创检查。请胸科医院及本院全院会诊,考虑肺粟粒样结核不能完全排除,但患者抗痨药物不能耐受,暂不行抗痨治疗;先行无创核磁共振检查了解骨骼病变情况;是否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肺部是否为转移灶,不能排除;无系统性血管炎证据。再次骨髓穿刺提示骨髓有病态造血,染色体检查提示存在畸变,终于明确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难治性贫血(MDS-RA)。MDS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患者主要表现为贫血,常伴有感染或(和)出血,部分患者最后发展成为急性白血病。男女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原因不明的MDS多发生在50岁以上。年轻人多系继发性MDS,常与烷化剂、放射性核素及含苯有机溶剂等密切接触有关(该患者为铁路职工,病史中没有上述物质接触史,但有一年余时间的铅密切接触史)。此外,淋巴瘤或浆细胞瘤等可伴发MDS。MDS分为5个类型,即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RAEB-T)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其中前两者以贫血为主,呈慢性过程。病情可长期变化不大(中数生存期分别为70及65个月)。患者腰椎及盆腔核磁共振提示:1、腰椎、两侧股骨干上段及盆骨诸骨信号概貌符合MDS骨髓改变;2、腰4、5、骶1椎间盘变性。复查胸部CT示:1、双肺弥漫性粟粒性结节影,结合临床考虑为MDS肺浸润;2、两下肺炎症;3、双侧胸腔积液;4、胸骨及两侧锁骨内侧骨破坏亦为MDS所致。此时据我出科已有一周时间,患者一直处在发热状态,抗生素使用无效,血象三系进行性下降,肝功轻度异常,并出现胸闷及低蛋白血症,血气分析提示轻度低氧血症,给予保肝、支持治疗,向家属告病危,并再次请本院放射科、呼吸科会诊,考虑患者极可能转化为急性白血病,预后极差,结核可能性不大,建议给予甲强龙治疗缓解患者胸闷症状。(通常MDS-RA很少表现为高热及肺部浸润)但抗生素使用时间较长,加上患者免疫力低下,因此考虑结核、霉菌感染不能完全排除,且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给予化疗风险较大,暂不予以化疗,给予试验性抗痨治疗,以及抗霉菌、保肝、对症支持治疗,数天后患者仍然一直发热不退,并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不能排除,经抢救好转。复查腹部及胸部CT示:1、两肺弥漫性粟粒样结节影及中下肺为主之渗出性病灶与上次比较大致相同,白血病肺浸润?2、左侧气胸(肺压缩约5%),双侧胸腔少量积液;3、肝脾肿大;4、胆囊结石。遂请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放射科、呼吸科、血液科会诊,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某主任阅读患者胸片、胸部CT,结合临床考虑患者肺部改变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的可能性大,建议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而鼓楼医院考虑MDS-RA诊断明确,患者免疫力极度低下,胸部病变进展迅速,霉菌感染不能排除,建议减少激素用量,查血、尿、痰霉菌培养,给予抗霉菌治疗及支持治疗。其间又作了一次骨穿,没有转变为急性白血病。出于谨慎,先给予了抗霉菌、糖皮质激素(甲强龙)小剂量抗炎及支持治疗,并再次作了一轮细菌、霉菌培养,均为阴性,但患者仍发热不退,遂给予甲强龙逐渐加量冲击治疗,患者体温逐渐下降,剂量维持在120mg。到目前为止,从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看,基本上考虑其发热不退的基础疾病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可能性大。BOOP诊断有赖于病理,如纤支镜、开胸、经胸腔镜肺活检或经CT、B超引导下肺活检,但由于患者血小板一直较低,未能行有创检查,获得病理学证据。该病是Epler等于1985年首先提出的慢性间质性肺病中的一个新病种。发病机制不清楚,多数患者病因不明,呈特发性。少数病例与某些基础疾病有关如结缔组织病,还见于韦格纳肉芽肿、支原体肺炎、吸入某些有害物质、药物反应、放射治疗或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本病发病年龄20-8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早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干咳、乏力、周身不适等。体检肺部可闻及爆裂音(该患者肺部未及爆裂音,是否病情进展后出现不得而知)。也有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急剧恶化,最终死于呼吸衰竭。X线征象有两种类型:(1)肺泡型:显示多发性斑片状影,有时呈游走性,颇似过敏性肺炎。亦有呈毛玻璃状弥漫性肺泡浸润者。(2)渐致型:表现为弥漫性网织小结节状改变。胸部CT显示斑片状影,大都分布在胸膜下和肺野外带。激素治疗对BOOP甚为有效,有效率达80%以上,主张早期足量应用,症状明显改善后逐渐减量,疗程1年以上,停药过早易于复发。该患者最终经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后一般情况有所改善,出院间歇,准备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一阶段患者的病情如最终诊断为BOOP并经激素治疗体温退下等是在我结束进修回到学校后跟患者的管床医生保持着联系才打听到的,否则永远都不知道患者发热的原因是什么,预后怎样,或许以后根本不会在意BOOP这个病,因为临床上还是不多见的。真正把问题搞清楚了,才会有所收获。
    其间还遇到一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系老年女性,她那天来病房是特地看望当年她的主治医生孙的。患者起初因反复心前区疼痛入住心脏科,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一支血管狭窄超过75%,给予植入一枚支架后疼痛明显缓解,但随诊过程中发现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一直异常增高,便转入血液科治疗,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孙医生跟我们大家介绍这个病人时说,当初第一眼就发现患者面颊、嘴唇异常发红,后来还是得到确诊为血液病,为此患者非常感激血液科医生。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患者多为中年或老年,男性多于女性,起病缓慢,可在病变若干年后才出现症状。有的在偶然查血时才被发现。因血容量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导致全身各脏器血流缓慢和组织缺氧。早期可出现头痛、眩晕、疲乏、耳鸣、眼花、健忘等类似神经症症状,以后有肢端麻木与刺痛、多汗、视力障碍、皮肤瘙痒及消化性溃疡症状。本病可有出血倾向,约半数病例有高血压,当血流显著缓慢,尤伴血小板增多时,可有血栓形成和梗死。血栓形成最常见于四肢、肠系膜、脑及冠状血管,严重时出现瘫痪症状。患者皮肤和粘膜显著红紫,尤以面颊、唇、舌、耳、鼻、颈部和四肢末端为甚。眼结膜显著充血。常有肝大、脾大,高尿酸血症可产生继发性痛风、肾结石及肾功能损害。本病还需与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应激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相鉴别。现有治疗目的是尽快使血容量及红细胞容量接近正常,抑制骨髓异常造血功能,从而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主要有静脉放血、化学治疗、干扰素等。如无严重并发症,病程发展缓慢,患者可生存10-15年以上。病程进展可分为三期: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期,可持续数年;骨髓纤维化期,此期血象处于正常代偿阶段,通常在诊断后5-13年发生;贫血期,有巨脾、全血细胞减少,大多在2-3年内死亡,个别病例可演变为急性白血病。并发症中以出血、血栓形成和栓塞最多见,常是主要死因。因此大家现在应该知道该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的原因了吧。患者得到确诊后长期服用羟基脲(该药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良好治疗作用),血红蛋白、血小板都维持在正常高值,一般情况尚可,情绪也很乐观。患者是位退休教师,前些年开始学习弹钢琴,据说现在已经达到八级水平了。孙医生告诉我们一个经验,凡是尊重医生,按照医生医嘱配合治疗方案实施的患者,均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和生活质量改善、寿命延长;凡是自以为是,半懂不懂,不信任医生,不配合医嘱实施,过于紧张以至于过度治疗(血液科有些病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我国少见,不主张过于干预,化疗有严格指征,其中包括患者有强烈治疗愿望)的预后都很差。
    出血液科之前,科教科组织了进修医师结业考试,试题共8道问答题:1、控制哮喘的药物有哪些?作用机制是什么?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药物治疗是什么?3、腹水的病因有哪些?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原则是什么?4、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治疗原则是什么?5、高血压病与肾脏病的关系是什么?6、渗出液与漏出液如何区别?7、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是什么?8、主动脉夹层的分类及治疗,共八十分,最后还有一道病例分析,二十分,我得了86分(在考试前的不到一小时我被告知了上述八道问答题)。内科秘书安排我出血液科后的最后两周去老年科帮帮忙,本打算去心电图室的我终于在内科秘书的强烈暗示下去了老年科,走的时候老年科里的几个医生都很热情,因为以前在科里呆过,医生护士都很熟,大家说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让我跟他们联系,找到工作后告诉他们什么的,科里的老护士还要给我介绍朋友,也被我婉言谢绝了。我没有多呆一天,走了!
    我顺利的结业了,也就结束了这次进修历程。在进修生合影照片上印着一行赠言:你们将成为临床上的高手!其实我并不需要这样的馈赠。对于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这次进修是一次比较重要的社会实践,业已成为我人生中很重要的经历,也希望这次进修能翻开我人生新的一页。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我很怀念这段在医院度过的时光,很想念曾经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他们的提携,他们的鼓励,他们的叮嘱……回想起当初的那份紧张与疲惫,再回想起后来的干练与从容,从一个文雅而略微腼腆的中医爱好者到一个谨慎而不乏热情的准临床工作者,我的心情很复杂,也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的”!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学到了不少的医学知识,认识了不少的医生、护士和在那里实习的同学,同时在平时的工作中锻炼了与上级医师、同事、患者及其家属之间沟通、交流的能力,还了解到了不少社会现实,明白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道理,体味到生活的纷繁复杂,其中暗藏着无法逃避的苦难,同样也孕育和深藏着未知的希望。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渐渐的,我对自己不再那么失望,对未来也不再那么无知。我甚至开始勇敢的憧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也更加坚定了原有的对生活的那一种信念——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
    “……这几年,我南来北往,这样的人见得不少。世人的苦难叫他们尝透了。但你从表面却看不出一点受苦的痕迹。有时他们向你道出自己那些崎岖坎坷,使你难以置信!他们……他们真像一个奇妙的魔术袋,生活把一件件粗的,硬的,尖利的,强塞进去,不管接受起来怎么艰难,毕竟没把它撑破,最终还是被他们默默地消化掉了。他们的双眼,他们的心,还是执着地向着生活!生活,往往使一个对它绝望的人,也不肯轻易同它告别,不正因为它迷人的富有,它神秘的未知,它深藏的希望吗?那就不管身上压着什么,也勇敢地生活下去,我们伟大的中国人啊……”
    作家冯骥才笔下的“这样的人”是一群被“文革”所压榨、摧残的人,他们失去了深造的机会,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正当权利,由当初的被迫转为后来的甘愿、麻木,混迹于平凡、庸俗的底层社会。生活的希望使他们没有放弃,一切的苦难都被“消化掉了”。作家王蒙在《我的人生哲学》中说道,“即使是消极的前提,也应当得出积极的结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敢于直面生活的苦难,迎接人生的挑战,应对未来的社会。事实上,这并不因为一个人的社会阶层不同而有任何例外,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以上是我对一年工作的回忆与些许体会,可能也算得上是收获吧,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为别的,就为那句厚重的古训——止于至善!

[1 楼] | Posted: 2005-09-12 16:20 顶端
黄煌



终身成就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11
发帖: 1187
: 786
经方币: 6825 元
: 0
好评度: 627 点
注册时间:2005-01-04
最后登录:2007-05-23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小土豆,好样的!做医生必须经过阶段!欲为今后的名中医也必须经过这个阶段!有这个阶段,今后你干任何一项有关医学的工作,均会有底气。
[2 楼] | Posted: 2005-09-12 19:37 顶端
zhaolibo



优秀斑竹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一段
精华: 0
发帖: 117
: 46
经方币: 278 元
: 0
好评度: 2 点
注册时间:2005-01-14
最后登录:2006-12-22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好,真切感人,让我想起了当年刚进医院的那段日子。
[3 楼] | Posted: 2005-09-12 19:57 顶端
古求知

新人进步奖
头衔:渔樵散人渔樵散人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43
: 46
经方币: 977 元
: 0
好评度: 8 点
注册时间:2005-01-02
最后登录:2007-05-14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吃苦中苦,成人上人 。与土豆兄共勉,希望自己在省中一年的实习能坚持努力地走好。
[4 楼] | Posted: 2005-09-28 18:18 顶端
古求知

新人进步奖
头衔:渔樵散人渔樵散人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0
发帖: 143
: 46
经方币: 977 元
: 0
好评度: 8 点
注册时间:2005-01-02
最后登录:2007-05-14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我想学医还是要有点独特的精神的。
[5 楼] | Posted: 2005-09-28 18:20 顶端
小土豆



特殊贡献奖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论坛版主
精华: 1
发帖: 426
: 263
经方币: 2258 元
: 0
好评度: 195 点
注册时间:2005-01-02
最后登录:2017-01-07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gugu兄舍弃本专业,秉承父亲的教诲,远道而来学习中医,精神可佳;平素从无闲暇,常与友朋切磋问难,认认真真,难得难得!日后定有建树啊!
[6 楼] | Posted: 2005-09-29 16:19 顶端
qianzhe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6
: 1
经方币: 6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5-10-04
最后登录:2005-12-1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有心人,佩服。“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共勉之。
[7 楼] | Posted: 2005-11-24 21:59 顶端
qianzhe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新手
精华: 0
发帖: 6
: 1
经方币: 6 元
: 0
好评度: 0 点
注册时间:2005-10-04
最后登录:2005-12-1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有心人,佩服。“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共勉之。
[8 楼] | Posted: 2005-11-24 22:00 顶端

经方沙龙论坛 -> 投稿浏览区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8346(s) query 5, Time now is:05-18 16:50,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