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教学大平台 -> 伤寒两地书(第6—7条)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伤寒两地书(第6—7条)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赵红军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89
: 190
经方币: 1588 元
: 0
好评度: 189 点
注册时间:2006-07-07
最后登录:2007-05-1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伤寒两地书(第6—7条)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此条提出温病的概念。风温为温病之一,温病为六淫致病之一。从此条可以看出,所谓中风、伤寒,其实都是与温病并列的概念。仲景此书书名伤寒为广义,示人以外感病之治疗大法,而书中内容则主要讨论狭义伤寒与中风,狭义伤寒与温病概念是并列的。
    后世温病与伤寒之争可谓无谓之争。仲景并没有废弃温病不谈,只不过伤寒乃四时之病,伤人尤重,风乃百病之长,与其它外邪致病多相兼挟,故详于中风伤寒而已。此条明确指出,温病为火热之证,不可误用治疗风寒方法治疗温病。《伤寒论》是外感六淫之治疗大法,对于治疗温病等应该亦有指导意义,但是方药应该有所变通。
    以上是我的理解,对否?
           
                                                                          赵红军

[楼 主] | Posted: 2006-12-11 22:52 顶端
赵红军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89
: 190
经方币: 1588 元
: 0
好评度: 189 点
注册时间:2006-07-07
最后登录:2007-05-1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你的看法似不确切。本书讨论的是侠义的伤寒,而非广义的伤寒,这从全书的内容可知。本条的意义,是指出伤寒即狭义的伤寒与温病症候的不同。毕竟温病与伤寒有病因上的根本差异,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伤寒论》方剂也可治疗温病,但这只是个别情况。在总体上讲,它们的辩证施治是根本不同的。

                                                                                孙曼之

[1 楼] | Posted: 2006-12-11 22:54 顶端
赵红军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89
: 190
经方币: 1588 元
: 0
好评度: 189 点
注册时间:2006-07-07
最后登录:2007-05-1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发热恶寒发于阳,因为病属表证,正邪相争。无热恶寒发于阴,因为病邪入里。此处之阳为三阳,阴为三阴。发于三阳,只是发热恶寒程度不同,或者寒热相兼。
    言无热恶寒发于阴,是不是发于阴者一定就无热或者恶寒呢?答案是否定的。发于三阴,则大多无热,但亦有发热者。如少阴篇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其它如少阴之热化,或者真寒假热,里寒外热等等。
    问:“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此处提到病愈日期的问题。发于阳,病在表而轻浅,发于阴病在内而深重,为何反而发于阳其病愈的日期比发于阴时间长呢?这些在临床上有无实际意义?这里的阴阳是指“三阴”、“三阳”吗?
               
   
联系后面第131条“病有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此二条之阴阳含义有什么不同呢?
                                       
                                                                                    赵红军

[2 楼] | Posted: 2006-12-11 22:59 顶端
赵红军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三段
精华: 0
发帖: 189
: 190
经方币: 1588 元
: 0
好评度: 189 点
注册时间:2006-07-07
最后登录:2007-05-15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第7条的“阴”、“阳”不是指的三阴、三阳经,因为“无热恶寒者”不是三阴经病的主要特征。这里的“阳”应该是指风邪,而“阴”是指寒邪,可以由以下几条为证:
    第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
    按:显然,这里的阳为风邪、阴为寒邪,下条亦可证明这一点:
    第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陷汤主之。”
    因为《伤寒论》中,风、寒二邪贯穿全书,因而在具有序言性质的第1—11条部分,揭橥二邪的性质,自有其纲领意义。至于风邪可以具有“发热恶寒”症状,已经由上条内容可以证明。可见前面我们分析得出的“恶寒是伤寒与中风共有的症候”的结论,是符合《伤寒论》原意的。
    关于“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的意义,森立之云:“六日七日者,以阴阳数言之,是自然之理,不可然而自然者,只以六七之数系于阴阳耳,非有深意也。盖伤寒表实,其证虽剧,用麻黄则一汗而解,所以至六日全愈也。中风表虚,其证虽轻,用桂枝而渐渐汗解。所谓微汗稀粥,将息如法,所以至七日全愈也,乃在今日实诣,皆是然矣。古经之昌言,可不服膺哉。”森立之此说,大致还是公允的。

                孙曼之

[3 楼] | Posted: 2006-12-11 23:01 顶端

经方沙龙论坛 -> 教学大平台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7511(s) query 5, Time now is:05-19 07:45,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