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录   注册 | 社区服务 | 帮助 | 社区 | 无图版


经方沙龙论坛 -> 教学大平台 -> 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举隅
 XML   RSS 2.0   WAP 

--> 本页主题: 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举隅 加为IE收藏 | 收藏主题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不才在下




该用户目前不在线
级别: 经方一段
精华: 0
发帖: 119
: 120
经方币: 1190 元
: 0
好评度: 119 点
注册时间:2006-07-26
最后登录:2007-03-08
查看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推荐此帖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举隅

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举隅

赖子平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5 年 9 月 第 3 卷 第 17 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之一,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978年WHO将在CAG基础上伴有中度以上的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者,诊断为胃癌的癌前病变。目前,由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发展模式已为国内外多数学者所赞同。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黏膜组织中发现幽门螺杆菌(Hp)以来,Hp感染与CAG癌前病变的形成及胃癌的发生关系受到了重视。因此,及早识别、防治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根除Hp感染是降低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为行之
有效的方法。


  1 气虚血瘀热郁为其主要病机


  单兆伟教授认为,CAG当属祖国医学“胃痞"范畴。临床以胃脘部痞满、作胀、隐痛为其三大主症。主要病机是脾胃气虚,胃体失养为本,胃络血瘀,热郁中焦为标。单兆伟教授认为:脾体阴而用阳,以升为健;胃体阳而用阴,宜降则和。脾胃同居中焦,刚柔燥湿相济,阴阳相合,共司受纳、腐熟、运化水谷之职。脾胃中焦健旺,则水谷精微善消能运,周身得以充养。《素问·玉机真藏论》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景岳全书》谓:“……胃强则强,胃弱则衰。”《脾胃论》也强调:“脾胃平则万物安,病则万
物危。”“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故,脾胃一直被尊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然胃腑与外界相通,最易受戕,饮食、外邪、情志等诸多因素均可伤及脾胃。久则脾胃虚弱,生化无权,气血俱虚,胃络失养,渐成胃黏膜腺体萎缩之疾。而CAG癌前病变大多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病程迁延日久,反复不愈,久病入络。正如《素问·痹论》所云“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叶天士则明确提出“初病气结在经,久病则血伤入络”,况胃为多气多血之腑,易损易滞,易虚易实,气病血病多见,故本病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而脾主湿,脾运不健则津液停而为湿,湿郁而化热,故湿热内郁亦为其标。


  因此,气虚血瘀热郁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机,是胃黏膜从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癌变的病机关键。


  2 明确诊断、舌镜互参


  单教授强调辨证察舌,CAG大多有舌质黯或紫,舌下脉络瘀紫、增粗、迂曲、延长等瘀血阻络之征。正如《金匮要略》云“病人胸满,唇萎舌青……为有瘀",《通俗伤寒论》亦指出“因热而瘀者,舌必深紫而赤,或干或焦;因寒而瘀者,舌多淡紫带青、或黯或滑"。而其中对舌下静脉的观察,又是重中之重,从舌下静脉的颜色、脉之延伸及充盈度、脉络的增粗及扭曲度和脉络的分支密度等几个方面观察,分3个等级来判断CAG血瘀证的轻、中、重不同程度,并结合辨病观镜,指导临床用药。


  CAG胃镜检查主要表现为:(1)胃黏膜失去正常黏膜的橘红色,代之以灰白色,色调不均;(2)胃黏膜出现明显的红白相间,有较大的苍白区;(3)黏膜皱襞减少,甚至平坦,反光度增强,甚至血管暴露;(4)可见黏膜出血糜烂。根据病理表现为胃黏膜局部性或广泛性的固有腺破坏、萎缩、数量减少,程度分为轻、中、重及黏膜层有无炎症、变薄,黏膜肌层变厚,判断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


  单教授高瞻远瞩,临证之时注重辨病与辨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结合临床症状,紧扣病机,综合判断,指导治疗,既提高了疗效,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AG开拓了临床科研思路。


  3 治疗尤重益气清热活血、注意寒热虚实转化


  单教授在强调辨证辨病相结合的同时,更强调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特色治疗,在强调益气清热活血为主的基础上、更要注意寒热虚实转化。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CAG分为中虚湿热证、肝胃不和证和胃阴不足证三个主要证型,如兼有痰湿、血瘀、食积等,则在治疗主方中予以兼顾。上述诸证中凡胃镜检查发现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者,可加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以逆转癌前病变。据大量临床资料统计显示,三证中以中虚湿热和肝胃不和证较为多见,胃阴不足约占十之一二。三证论治,执简驭繁,临证兼顾,疏而不漏,可谓匠心独具。


  4 病案举例


  患者,男,50岁,初诊日期:2003年2月26日。主诉:胃脘疼痛、泛酸又作7月余。患者因反流性食管炎(Ⅱ级)于2002年6月8日在南京某院行胃底贲门折叠术,术程顺利,术后症状缓解,然术后第7天患者胃痛、泛酸等症又出现,且有加重之虞,患者自服洛赛克等药后症状时好时坏,延至2003年2月26日复查胃镜示(1)CS++1A++G,im,Dys,(2)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3)DU(S2期)。患者遂转辗求治于单教授,刻诊:胃脘疼痛作胀,泛酸,嗳气,纳差,夜寐欠佳,大便偏干,2~3日一行,舌黯紫,苔黄腻。单教授认为证属中虚湿热,挟有血瘀,治当益气健脾和胃,佐以清化活血。拟方如下:太子参10g,炒苍术10g,川朴6g,法半夏6g,黄芩10g,仙鹤草15g,炒苡仁15g,百合15g,煅乌贼骨15g,白及10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15g。服上方两周后苔黄腻渐化,原方去炒苍术、川朴,加入炒白术10g,继进。2003年6月2日复查胃镜示Dys 消失,余无明显变化。守方加减继进,于2003年12月4日及9日分别在省中及鼓楼医院两次复查胃镜均示(1)CS+1A+G,im,(2)食管炎(Ⅰ级)。原方去煅乌贼骨、白及,加入麦冬15g,继续守方加减,于2004年11月1日复查胃镜示已转为CSG,患者高兴万分,单教授嘱其停药,饮食调理。


  综观处方用药,单教授以益气清热活血为其治疗大法,而又不拘泥于大法,处处维护脾胃,无不匠心独具。

[楼 主] | Posted: 2006-09-10 10:54 顶端

经方沙龙论坛 -> 教学大平台




Powered by PHPWind v4.3.2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05026(s) query 4, Time now is:05-19 10:06, Gzip disabled

You can contact us